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以“华彩丝路 匠心筑梦”为主题的中国-东盟文化交流活动,在泰国华彬东盟健康产业园近日落成的华彬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东盟)启幕。该活动由中国新闻社、北京华彬文化基金会联合主办,包括“探寻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互鉴”文化论坛和“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建筑展览两项文化盛事。
当天启动仪式通过泰国曼谷和中国北京两地“云端”连线举办,来自中泰两国的政府代表、专家学者、企业家、媒体朋友200余人,以古建为媒,共赴文化盛宴,传承历史文化,推动文明互鉴。
中国-东盟文化交流活动北京现场
今年时逢“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为了推动中国及“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交流与互鉴,传播中华民族灿烂的非遗文化精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华彬文化基金会的倡议与支持下,华彬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东盟)应际而生。
该项目由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教授团队担任设计,从中国古建筑中充分汲取传统文化智慧,以颐和园仁寿殿为设计蓝本,整座建筑木构件总量约35万件,是海外规模最大的采用传统技艺营建的中式木结构建筑,完整遵从北方官式建筑营造技法,体现古建筑的规制、形状、规格等特点。同时,该建筑还带着《论语》中“仁者寿”的美好寓意,在见证中泰悠远文明历史的曼谷落地。这也是如此大规模的、代表中国高水平的建筑,在海外呈现。
从2020年构想、设计到2023年落成,来自中国北京、泉州以及泰国曼谷三地的工匠师们,包括由国家文物局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刘大山、国家非遗传承人翁国强,以及瓦工、木工、雕刻工、石工、油漆工、彩绘工等200多个中国工人和60多个泰国工人,历时1000天合作完成。该项目承接了中国传统建筑技艺“老中青、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将木结构营造技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延承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并根据泰国当地的环境、气候、地质条件等做了本地化处理,使得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当地得以创新和发展,从而增进不同国家的文化认同与友谊。
活动当天,以探寻“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交流与互鉴为主题的中泰文化论坛同期举办。围绕“‘一带一路’上的建筑之美”和“非遗保护与传承发展”议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景峰,泰国建筑专家Nitisak先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园林博物馆艺术顾问王其钧和文物专家、华彬集团顾问沈珠进行了分享和交流。吕舟表示:华彬集团致力于推动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对话,在泰国的华彬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更是这种努力的最新成果,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历经数千年发展,达到最为成熟时期的特征,营造的过程更体现了能工巧匠精湛的技能。希望这里能够成为不同文化间交流对话的重要场所。
泰国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国家。本次活动还设有展览环节,以“丝路印迹——一带一路古建图片展”为题,在中国北京及泰国曼谷同时举办。展览分为三个单元:《神工意匠》《东西辉映》《文明互鉴》,通过遴选古今中外名家拍摄中国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古建的经典摄影作品,并首次以影像的方式呈现以颐和园“仁寿殿”为设计蓝本的中式木作技艺成果。中国新闻社副社长王旻表示,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这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今天在此展示近百幅中国传统古建筑及丝绸之路国家古建筑的摄影名家佳作,和海内外业界优秀的学者和专家展开交流,以丝绸之路文化精神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传播“一带一路”美美与共精神。
古建筑展览吸引现场嘉宾驻足观赏
华彬集团董事长严丹骅表示,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这与后疫情时代,中国与东盟各国人民更加渴望交流、渴望发展、渴望健康的诉求相得益彰,这也是活动选择在这个时间的初心。华彬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东盟)的启幕是一个开始,未来以此为平台,华彬集团将为中国与东盟各国交流合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做出更多新的贡献!
30多年来,华彬集团以推动中外多领域交往为己任,为经济、文化、艺术友好交往、合作共赢助力。作为华彬文化基金会的捐赠方,华彬集团重视各国民间文化交流,通过携手华彬文化基金会,联动各界资源,保护、传承、发扬各国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聚合各国专家学者智慧,与现代科技成果融汇结合,绽放出新的光彩!
华彬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东盟)华丽呈现,不仅将承载中外文化民间交流对话的责任,更将承担东西方文化互鉴的使命。北京华彬文化基金会秘书长卢战表示,华彬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东盟)在见证中泰悠远文明历史的曼谷落地,未来将持续举办更多青少年教育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迎接来自全球各地的文化爱好者们,互学互鉴,增进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