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果出现心理问题,可以向谁求助?
流调显示,我国6-16岁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为17.5%,高于成年人患病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评估,我国有3000万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有情绪和行为问题,一半没有接受任何心理健康干预。
在近期开幕的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上,新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他表示,我国儿童精神科医生短缺,一些县级城市连一个儿童精神科医生都没有,人才培养有待政策支持。学校、家长也应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科学正确应对。
谈医疗资源
很多县级市没有儿童精神科医生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各界关注。近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三届大会在京开幕,第一个分论坛主题即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桑爱玲表示,在全球10-19岁的儿童青少年中,1/7被诊断有心理健康问题。据评估,中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有3000万人有情绪和行为问题,其中50%没有接受任何心理健康干预。
孩子们的心理问题似乎正在攀升。北京回龙观医院党委书记杨甫德介绍,儿童青少年是精神卫生专科医院门诊和住院上升比例最快的群体,现在已是各大精神专科医院最主要的服务人群。
“我们国家6-16岁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是17.5%,比成年人的16.6%高了近一个百分点,这是比较科学正规的全国调查研究数据。”陆林说,其中抑郁障碍发病率最高,主要是高中生和初中生。
与此相对的,医疗资源短缺问题日渐凸显。
据2019年《柳叶刀-精神病学》刊登的我国研究团队一篇通讯文章,中国儿童精神科医生稀缺,全国儿童精神科医生人数不足500人,且分布极不平衡。在北京和上海等主要城市,每人口儿童精神科医生人数与高收入国家相似,但许多中小城市没有专门的儿童精神病科。
陆林告诉新京报记者,很多儿童青少年问题如得到及时科学的干预,可以在早期解决。如得不到解决,病情持续加重,将来或演变为精神疾病,影响到成年期。然而,目前全国有一半的县级城市连一个儿童精神科医生都没有,甚至包括一些几十万人口的县级城市,“这是很大的问题。”
谈人才培养
儿童精神科职业吸引力有限 有待政策支持
为何儿童精神科医生如此缺乏?
陆林表示,儿童精神科医生的缺少是全世界的问题,中国更为突出。一方面,随着物质生活改善,公众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增加,对医疗资源的需求也有所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政策支持不充分等多方面因素,医生数量不足。
“举个例子,一个整形科、口腔科的医生,由于可以自由定价,能有很高的收入。儿童精神科涉及人的精神问题,不能自主定价,待遇没有很好保障,加上精神心理问题又比较复杂,对医生的吸引力不高,很多人不愿意从事这个专业。”陆林说,一些国家会通过政策支持,提高医生数量不足的医学专科待遇,增加岗位吸引力,建议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关注和支持儿童精神科发展,吸引更多医生加入。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也有待加强。由于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区别,想要从事儿童精神科的医生,在精神科的基础上应当经过专门的训练。目前很多儿童精神科医生是从成人精神科转过来的,还有一些是兼职,其针对儿童的专业性有待加强。
谈教育方式
缺少平等良好的沟通 易让孩子出现情绪问题
陆林表示,我们需要更多儿童心理健康人才,不光是精神科医生,还有心理治疗师、理解心理健康的老师和家长。大部分孩子的心理问题可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解决,不需要去医院,但由于学校、家长在孩子闹情绪或有心理问题表现时不重视或处理不当,可能影响到孩子人格发展,甚至演变为精神疾病。
“当孩子问题还不严重的时候,我们希望在学校就有接受专业训练的心理治疗师帮助处理。但我们在一线观察到,孩子在学校出现了一些问题,譬如跟老师、同学的关系问题、上课的问题,很多学校会直接让孩子回家。其实只有个别比较严重的才需要离开学校接受专门治疗。等孩子好了,学校也不要他们返校,一定要证明孩子什么毛病也没有才能返校。”陆林说,希望学校能尽量把孩子留下来,通过同学、老师和专业人员的关注,帮孩子度过这个困惑、矛盾甚至崩溃的心理冲突时期,而不是推向家庭和社会。对于康复的孩子及时接收,确保其完成教育,而不是设置严格的回归标准。学校的心理治疗师则要加强专业度,具备区分孩子心理问题严重程度的能力。
他表示,学校应该是多元化的场所,而不是一刀切。接收一部分心理有问题但并不严重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一起成长,得到帮助的孩子能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其他孩子也能明白正常社会的任何地方都存在矛盾、纠结和冲突,在帮助同龄人的过程中,自己变得更完善和更强大,获得更好的韧性。
家长则要注意,一些教育和对待孩子的方式是不恰当的,譬如过分关注学习成绩,对孩子采取命令式的教育方式,针锋相对、打骂等,缺少平等良好的沟通,会让孩子容易出现情绪问题,一部分可演变成抑郁症或其他更严重的疾病。如果孩子真的出现了问题,家长不要拒绝承认,不要抗拒带孩子就诊和吃药,以免小问题发展为大毛病,一过性的问题变成慢性问题。
新京报记者 戴轩
声音
如果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其后果或可持续到成年以后。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完善预防、筛查、预警干预工作机制,进一步形成学校、社区、家庭、媒体、医疗卫生机构协同配合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主任姚宏文
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和相关单位配合下,中心打造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包”,包括团体心理辅导、认知行为的治疗等,指导教师等群体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截至今年7月,已收到300多所学校申请,预计覆盖4万多名青少年。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中心副主任许宗余
来源: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分论坛
儿童心理家校社会 相关新闻加载中上一篇 印度高考舞弊内幕令人触目惊心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