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些年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最优越的生活’,‘不想让孩子的人生过得那么辛苦’,成为人云亦云的价值主流。甚至有人认为生二胎都会分走孩子的爱,孩子必须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中才能健康成长,不落后于人。一边拼命鸡娃,一边拼命给予孩子优渥物质生活,这操作简直让人看不懂。却不知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使其习惯于远超自己能力范围的优渥生活!
一个人的幸福感往往是在不断提升中获得。物质层面而言,从粗茶淡饭到菜肴丰盛,从追求衣服保暖得体到款式丰富,从狭窄蜗居到宽敞靓宅。这是自我成就,这是在不断奋斗中获得的幸福。人生越来越好,这是一条向上的微笑曲线。辛苦和幸福是人生的两面,只有经历辛苦奋斗才能感受收获的幸福。
想想当一个孩子出生有靠家长集全家之力在其幼年给予这一切,当孩子长大,家长老去,以家长之力无法再让孩子维持这样的生活标准,孩子自身能力也不足以维持这样的生活标准。从小觉得理所当然的一切正在失去,拼命劳动也看不到生活变得更好,从小被撑大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生活标准成为一条不断向下的曲线,直下绝望之谷。当下的啃老常态,就是这种价值观下养成的人性惰性。
生物体都具有反脆弱性,物竞天择的背后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性都是贪婪、懒惰又趋利避害的,当一个人被直接给予一切,自然就会失去斗志。每一个白手起家的奋斗者,如果从小被给予一切,至少有90%会放弃奋斗,这当然也包括笔者我自己。如果家人为我准备好了一切,我还奋斗个什么劲?直接躺平过着朴实无华又枯燥的生活,如果有一天风险来袭,我会完全没有应对能力,从此万劫不复。同时过度的直接给予也会让人迷失生命的意义,认知不足以掌控的过多财富和富余时间只会带来灾难,这也是发达国家心理疾病人群反而高发的直接原因之一。
源自家庭这种的伤害还关系着孩子成年后的择偶,尤其是女生,这也是当今社会这么多大龄剩女的原因之一。女生一般择偶标准是向上,再差也是平等择偶,当从小习惯于本不该有的畸形优越,难免过度自信,眼高于顶。畸形的优越生活靠自己无法维持,能提供那种标准的配偶人选也稀缺,平庸又高要求的自己在竞争中剩下就理所当然了。有人甚至因此走上歧途,在挑战社会规则中走向自我毁灭。
过度给予通常带来两种结果,一种是躺平,另一种是欲求不满。安于现状啃老不可取,过度刺激矣不可取,社会需要有一群奋斗的超人,但是承受不了全民奋斗的内卷。人人求上进,争做人上人是一种悲哀,繁荣的表象下是对一个时代的杀鸡取卵,破坏性开采。被迫内卷,也是生在这个时代中每个人的无奈,过度竞争的内卷世界里没有赢家,大家的幸福感都会极低,因为获得的代价确实太大了!
下一篇 播音主持考研院校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