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开放·互鉴·融合:交叉学科建设与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圆满举办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第24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暨展览(以下简称“年会”)于2023年10月26—28日在京召开。10月26日下午,中国教育国际交流研修学院、武汉研课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开放·互鉴·融合:交叉学科建设与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圆满举办。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东明,中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方军出席论坛并致辞。国家留学基金委原副秘书长、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前公使衔教育参赞王胜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副会长、教育部人文交流中心原副主任杨晓春,教育部驻纽约留学服务中心原主任孙海明出席论坛。

“开放 互鉴 融合:交叉学科建设与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 现场盛况“开放 互鉴 融合:交叉学科建设与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 现场盛况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麻省理工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等百所高校近五百位国内外高校领导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前沿交叉学科建设,创新能力培养方式,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培养以及创新一流教育资源等主题展开研讨,共商教育现代化发展之路,探索未来全球教育的发展与合作。

郭东明院士在致辞中代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向出席研讨会的中外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新时代加快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新的方向。同时,郭东明院士表示,去年5月,协会正式启动“拔尖计划”,引入国际一流的教育资源到中国高校,加速推进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改革,为中国高校提供更多的支持,以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方军表示,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但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关键性高层次人才的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各种瓶颈问题的高质量人才需求。为此,教育部提出将实施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的行动计划,要加强同世界各国互融互通互鉴,推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加灵活的对外开放格局,促进学生在交流互鉴中提高能力,拓展视野。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Fabrizio Hochschild以自身在联合国工作三十余年的经历为例,强调了国际合作在解决全球性挑战和推动教育创新方面的关键性。他表示,全球高校的地位都具有特殊性,因此需要深刻理解和认识自身不断变化的环境。对此,他提出了三个关键观点:一是尽可能地了解全球化知识,进一步更新传统教学方法;二是在学术方面,共同为世界发展作出贡献;三是全球高校的责任是为应对未来可能面对的问题培养人才。同时,Fabrizio Hochschild期待着更多的中国青年能够积极参与联合国的工作。

主旨演讲环节,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奚立峰从人才战略、特色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分享了上海交通大学在高质量发展和国际化方面的思考和实践。他表示:“展望未来是有非常多的机遇和挑战。第一,要不断思考大学怎么能培养出推动社会创新的领袖人才;第二,大学如何不断地进行自我革新。关于这些方面的思考回归到今天我演讲的主题,证明与合作伙伴达成高质量的国际合作战略是重中之重。”

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Nick Rawlins共享其观点,全球大学不应该停滞不前,而应该积极促进国际合作。他指出:“我们需要汇聚最优质的资源,从中汲取灵感,以打造人才的高地,无论是在建立大学还是开展项目方面都是如此。如果我们能够推动大学国际化水平的提升,促进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并提供一些机构和制度上的激励,那么我们才能实现最佳的成果交付。”

在主题报告环节,中山大学教务部主任兼教务管理处处长陈省平围绕“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这一主题,分享了中山大学在科研攻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努力。陈省平指出,科学创新尤其是大中型科学创新受到社会文化、学术环境和个人特质的共同影响,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需要同时关注这三方面的因素。

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高等物理实验室主任Gunther Roland分享了其在跨学科联合教学实践方面的成功经验。他表示,麻省理工学院注重教育方式的改革,从传统的讲座模式转向更主动的学习方式,从依赖教师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转向同辈指导,旨在培养学生的直观理解能力,协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并减轻学生的压力。Gunther Roland还提到,在2017年暑期,他首次参与CIS项目中,正是采用了包括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等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来深入了解高能物理领域。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常务副院长章俊良以“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生态学解读-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围绕课程体系、科研实践、师生共同体及学术引领等方面介绍了上海交大致远学院创新型领袖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他认为,知识开放的时代,大学的命运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大学的改革发展不再是象牙塔内部的“自娱自乐”,而是要立足时代发展、面向社会需要,打开大学的大门,跳出过去“就教育谈教育”的模式,联通社会与高等教育的发展。

在国内外五百余所高校领导和专家学者的见证下,研课教育与研修学院携手发布2023年《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年度报告。

报告总结并规划了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历时两年合作共同打造的全国性、全学科的尖端科创人才培养计划,并受到了现场百所高校的共同认可。

萧邦平表示,在当前科研市场日益商业化的背景下,“快餐式科研”无法提供学生真正深入体验科研完整过程的机会。因此,一个具备“高水平、高含金量”的科研项目应该满足官方体系认证、提供一流学术资源、严格选拔机制等基本标准。他表示,“拔尖计划”已根据过去的经验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升级,未来将为我国高校领导和专家学者带来更多惊喜。

《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全面推进“学科全面化、课时完整化、培养体系化、教学数字化以及选拔标准化”的教学新机制:一是以加入项目为方式,培养学生实际学术能力为目标,着力建设全国范围内覆盖各学科的科研训练平台;其次,从不选拔学生逐渐过渡为对学生实行一定的选拔标准;最后,本计划设计了“科研基础拓展课程+科研实践”的分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先跟教授上课,补充知识结构和科研经验上的不足;再跟教授科研,积累国际前沿的课题研究经验。

在圆桌对话环节,国外知名院校领导、专家教授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探讨”展开讨论。对话由外交学院外事办主任马新宇主持。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Fabrizio Hochschild、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高等物理实验室主任Gunther Roland、华中科技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陈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理工学院副院长孙玉泉、首都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邝向雄从不同视角为世界高等教育新形势、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启发。

此次研讨会通过专家高屋建瓴的思想引领与多所高校独具特色的实践案例,为与会来宾带来了一场理论加实践的饕餮盛宴。研课教育将充分利用此次盛会的契机,与国内外教育同仁紧密合作,共同聚焦教育国际化的新任务、新使命和新挑战,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开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贡献更大的力量。

国际化教育 相关新闻加载中点击加载更多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广州热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01最近在浙江的一所学校里,一位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吕老师,展示了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她的手绘板书让学生们着迷,下课铃声一响,却没人愿意动手去擦掉那些精美的画作。可以说在孩子们的眼里,吕老师不仅仅是一位普通的语文教师,更是那种能够激发学生们[全文]
    2024-01-26 02:42
  • 正所谓“中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足可以说明江苏教育环境之独特。双减政策落实后,部分地区落实效果仍旧不到位,不仅补课现象没有彻底杜绝,就连学校仍旧存在给学生按成绩排名次的现象。只不过规定名次不对外公布而已,排名靠后的学生还是会被请家[全文]
    2024-01-25 02:42
  • 继南师附中给雨花外校小学的喜报之后,近日,网上又爆出南师附中给多所小学发出的喜报:天正小学共有 6 名学生于 2023 年被南师附中录取南京市中山小学共有 7 名学生于 2023 年被南师附中录取。金陵汇文小学部厉害了,金陵汇文小学部共有 [全文]
    2024-01-11 02:38
  • 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严禁随意扩大范围,严禁强制学生参加,严禁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严禁不符合条件的机构和人员进校提供课后服务。新规将于2024年春[全文]
    2024-01-04 02:14
  • 对于留学生最难受的时刻,大概就是自己花了上百万,辛辛苦苦在国外读了几年书,结果回国后却被贴上了“野鸡大学毕业生”的标签,尤其是像西北大学、东北大学、圣母大学等美国名校,真的很难不被误解,尤其是伯克利音乐学院,更是被无数明星的黑粉贴上了“野鸡[全文]
    2024-01-02 02:35
  •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和质量,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工作[全文]
    2023-12-28 02:15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4 by 广州热线 gd.newsfc.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