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问思道·阅读公益课 | 精读批注莫言《说风》


赵老师周三晚(3月26)带着孩子们批注老舍的《养花》,方法令人耳目一新,打破了“寻找答案”的阅读思维模式,通过问题串的方式,理解了文章的思路和重点。


赵老师首先让孩子们读题目,通过题目提问,猜测作者的写作意图:

1.谁?在哪里?养了什么花?

2.这些花儿养得怎么样?

3.为什么要养这样花儿?

文章题目往往是作者思路、态度、思想、观点的表达,通过提问,孩子们就从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

接下来,赵老师通过逐段分析,帮助孩子建立问题思维模型,从“总结提炼”转变为“提问思考”,找到每一段的核心问题。比如:

第一自然段:为什么养花?养花的态度怎样?

第二自然段:养什么花?为什么?

第三自然段:如何养花?感受如何?

第四自然段:发生了什么事?感受如何?

阅读方式转变后,孩子们就知道了,阅读文章就是明确每一段的核心问题,找出“问题串”,梳理结构,从而明确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

令大家头疼的阅读问题,经赵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变得容易很多,思维可视化,每一篇文章都是“透明”的,反复训练这种“提问”的阅读思维模式,我们就会拥有了一双阅读的透视眼。

在精读批注中,文章涉及养花看花的细节,赵老师还不失时机地分享了自己小时候被外婆叫醒,看昙花盛开的经历,把文本与自我生活经验关联,让孩子们懂得阅读也是“读自己”。

以后每周四皆为公益课时间

一周阅读,一周作文,间隔开展

本周四(4月3日),

赵老师会继续带着大家精读批注,

你会学到更多的方法。

1

参加须知

周四(4月3日)晚上8:00—8:40,三到六年级的同学可以参加。

钉钉网课,请扫描加入:

2

课前准备

批注文本,需要提前学习、打印:

说风

文/莫言

2022年“五四”前夕,我曾在公众号上向年轻的朋友们寄语,希望大家不要被大风吹倒。这里的大风当然是象征意义的,本意是希望大家鼓起勇气,敢于面对困难,挑战困难,最终战胜困难。当然,很有可能战胜不了困难,甚至被困难战胜,但战一战还是比不战而屈服好。

十几年前,我初获诺贝尔文学奖时,社会关注度很高,说好的有,说不好的也有,一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那时,我曾对媒体表达过我的态度:“心如巨石,八风不动。”

这些道理说起来容易,但真要实行起来很难。懂得这些道理的人千千万,但真能做到“八风不动”的却是凤毛麟角。

民间文学中曾流传着苏东坡与佛印禅师的故事。说苏东坡被贬谪后修炼佛学,自觉境界大进,便写了五个字让书童给好友佛印送去。佛印看到纸上写着“八风吹不动”五个字,便回了两个字“放屁”,让小和尚给苏东坡送去。苏东坡看了,很是生气,便去找佛印理论。佛印笑着说:“你不是‘八风吹不动’吗?怎么叫个屁给吹过来了?”这故事大半是假的,但也说明了一个人要修炼到“八风不动”是十分困难的。

我小时候听邻居大叔讲过邻村一位高人许大爷的故事,说许大爷赶集时,买了个瓦盆,用绳子捆好,背着往家走,几个小孩子在他身后追逐打闹,不慎撞碎了他的瓦盆,瓦片纷纷落地。许大爷继续往前走,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旁人问他盆被碰碎,为什么连头都不回,他说:“回头难道就能囫囵起来吗?”当年听到这个故事,我没什么感觉,现在回想起来,许大爷的话很有哲理,许大爷的表现很有境界,盆已经碎了,回头有何用?事情已经发生且无法改变,纠缠徒增烦恼,那就不如径直往前走去。

写到这里,我刷了一会儿视频,看到海南岛正遭受着七级台风的袭击。那是真正的暴风骤雨,拔树摇楼,惊天动地。这样的大风蕴含着多大的能量啊!人类在发明蒸汽机、发明电之前,就开始借助风的力量做工,让风催动叶片,带动轮轴转动石磨,粉碎粮食。渔民则发明了帆,让风驱动船在大海上航行。20世纪70年代,我们村有几个拉地排车搞运输的人,他们在地排车上扎制了简单的帆篷,借助风的力量,使地排车如船般行进。借风发电,借风乘凉,甚至借风打仗。人类的进步史,很大一部分是利用风的历史。尽管龙卷风、台风有巨大的破坏力,但地球上没了风,一切也就无法运转了。

我从视频中看到,在这次“摩羯”台风中,有几位勇敢者想出去试试风的威力,虽然他们极力想站稳脚跟,不被风吹倒,但在能把集装箱都刮得遍地翻滚的台风中,人的重量,又如何能与风抗衡。他们幸亏抱住了大树才没被刮走。

面对着这样的事实,我那句“不被大风吹倒”的寄语,显然是不正确的。如果当年我与爷爷遇到的是“摩羯”,我们很可能被刮到爪哇国去了,哪里还轮得着我在这里东拉西扯,喋喋不休。

最后,我讲个“风浴”的故事来结束这东拉西扯的小文章吧。我说的当然不是现代那些使用精密设备或生产精密仪器的工厂里对工作人员身体进行除尘的风浴室,我说的是几十年前在我们村前那道沙梁上的一个风口。至于什么原因让这个地方的风特别强烈,我不知道,但我们都知道这里是一个风口。每年的二月初二“龙抬头”后不久,乍暖还寒时节,我们一群七八岁、十来岁的男孩子,会在一个东南风大作的日子,不约而同地集合在沙梁的最高处,将穿了一冬的破棉袄脱下来,挂在酸枣树枝上。当时,大多数孩子的棉袄里是不套衣裳的,不是不想套,确实是没的套,那么,脱了棉袄也就是光着脊梁了。那些在棉袄里还套着一件单衣的,也立刻脱下来。大家都光着脊梁,然后迎着风,拍打着胸膛,摩挲着脸、脖子与手能够得着的地方,嗷嗷叫着,十分地亢奋。在风里,肯定会有存了一冬天的灰垢与皮屑飞舞,但我们看不见。然后便把棉裤也脱了,大家又是一阵狂叫。在愈加嚣张的叫声中,都放下一切思想包袱,解放身心于天地之间,于略带潮气、似乎带着海洋气息的东南风里。这样的风是好风,是能够带来贵如油的春雨的风,也是能让渔民乘着去远航的风。这样的风如果被宋玉一描写,天知道会美成什么样子啊!我们在风中追逐着,打闹着,喊叫着,感觉到整个人都清爽了,然后便穿上衣服回家去。

(2024年9月8日)

课程报名请咨询彭老师

讲师简介/Profile/

彭治旗:曾担任《课堂内外·创新作文》主编10余年,《学语文之友》读写专栏特邀专家;持有人社部中国继续教育工程协会颁发ACD青少年生涯规划导师中级证书;策划数十本畅销图书,著有《中考作文提分有办法》(三册)。


曾联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开发创意写作课程,参与策划南开大学文学院“语文素养通识课程”;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命题评审委员会委员,被邀全国各地讲座300余场。

通过“文字素描”“万物互联”的方法,帮助学生走出写作的误区,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写作特长;指导上百名学生参与各类作文竞赛,获得全国知名高校的认可和青睐。

1.

2.

3.

4.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广州热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赵老师周三晚(3月26)带着孩子们批注老舍的《养花》,方法令人耳目一新,打破了“寻找答案”的阅读思维模式,通过问题串的方式,理解了文章的思路和重点。赵老师首先让孩子们读题目,通过题目提问,猜测作者的写作意图:1.谁?在哪里?养了什么花?2.[全文]
    2025-04-03 05:13
  • 老师和学生,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师生关系,通过语言和情感交流,让对方更了解自己,也是建立良好、默契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说出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事情,学生可以知道老师的心情和期望,老师也可以掌握学生的心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师生关系也会变得更[全文]
    2024-12-15 03:50
  • “学校强制我们剪头发怎么办?不剪不让上课。”近日,我们收到来自邛崃市文昌中学学生小林同学的一则反映。小林同学说,学校长期以来对学生的发型有着十分严苛的要求:男生的头发长度不得超过一个手指头,即手指插入头发时,头发不得超过手指的厚度。如果不符[全文]
    2024-11-13 03:49
  • 留学生有一种痛叫“被误解的痛”。明明是实力强校,却总因为一个说起来有些奇怪的校名,让不了解的人误以为是什么野鸡大学。今天咱就来给各位正个名,我们学校,可好着呢~From Stoooges三士渡微信号:StooogesEducation01普[全文]
    2024-11-07 03:49
  • 教育这件事,细想来倒不复杂,它像是个调皮的谜语,表面难以捉摸,实则暗含玄机。孩子不听话?或许是我们偏执己见。孩子不洗鞋?说不定是大人一厢情愿的代劳让他看不到必要。父母啊,往往扮演了“积极抗议者”的角色,却忽视了引导者的职责。以洗鞋为例,看似[全文]
    2024-11-03 03:49
  • 很多学校将《小读者》指定为阅读书目小编得知时有些意外仔细了解后终于明白老师们的用心在杂志界,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大人读《读者》,孩子读《小读者》新闻出版总署推荐的“中国最美期刊”《小读者》经过20年的实践检验它的内容质量是有目共睹的以培养孩[全文]
    2024-10-26 03:52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5 by 广州热线 gd.newsfc.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